关税政策苦果自尝?特朗普承认商品短缺:美国孩子玩具减半
圣诞季的纽约街头,梅西百货的橱窗里,一个标价89美元的智能机器人静静陈列。
八岁的莉莉把脸贴在玻璃上,呼出的热气在橱窗上凝结成一片白雾。
"爸爸,它能教我写数学作业。"父亲马克捏了捏干瘪的钱包,蹲下身时膝盖发出轻微的响声:"今年圣诞老人的雪橇可能装不下太多礼物了。"
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最新报告显示,自2018年贸易政策调整以来,美国家庭平均每年为关税多支付1277美元。这个数字在圣诞购物季显得尤为刺眼。洛杉矶玩具商张伟的仓库里堆满了滞销的毛绒玩具,每个都别着"中国制造"的标签。"现在连仓储费都快付不起了,"他摩挲着一个泰迪熊的吊牌,"这些熊孩子可能要在仓库过圣诞了。"
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幕僚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焦头烂额。最新的民调显示,62%的家长对节日购物预算表示担忧。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官员私下承认,关税清单上的2000亿美元商品中,近四成是日常消费品。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逊的比喻很形象:"这就像往自己的咖啡里加盐,还抱怨味道太咸。"
在阿肯色州的一个沃尔玛超市,主妇莎拉对比着两双运动鞋的价格标签。中国产的售价49美元,越南产的标价79美元。她犹豫了三分钟,最终把两双都放回了货架。"也许该给孩子织双袜子,"她在脸书上写道,"如果我会用织毛衣针的话。"
历史档案记载,1930年《斯姆特-霍利关税法》通过后,美国进口额在三年内缩水66%。如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模型预测,现行关税政策可能导致明年GDP增速放缓0.7个百分点。爱荷华州的农场主布朗站在堆满大豆的谷仓前,给来访的记者算了一笔账:"这些豆子本该在去青岛的货轮上,现在只能等着喂猪。"
社交平台上,一个名为"关税计算器"的小程序突然走红。用户只要输入家庭年收入,就能看到关税带来的额外支出。程序员迈克在代码注释里写道:"这不是游戏,是生存指南。"数据显示,该程序上线两周已有超过50万次使用记录。
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指出,跨国企业正在加速供应链重组。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——越南的工厂订单排到明年六月,印度的基础设施跟不上产能扩张。就像玩具商张伟说的:"把生产线搬走不像搬家那么简单,你得先把新房子盖好。"
莉莉最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——父亲马克亲手组装的木头机器人。虽然不能辅导作业,但马克在机器人背后刻了一行小字:"有些价值不是标签能定义的。"这个粗糙的礼物在Instagram上获得了2314个点赞,有网友评论道:"这才是真正的美国制造。"
